找到相关内容976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契入真理之境的智慧(1)

    契入真理之境的智慧   作者:沈海燕  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Email:hyshen86@yahoo.com.cn  hyshen_20@yahoo.com  序言  在"境妙究竟(从妙法莲花经玄义中谈天台智顗对真理的论述"一文中,笔者曾对智者大师的真理观做过初探.因智者大师在《妙法莲花经玄义》中所建立的佛学体系是由十妙所组成,而境妙,智妙,行妙,位妙,三法妙这五个方面乃是智者思想...

    沈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0767302.html
  • 禅学——直觉真理的方法论

   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,与中国儒道之一学融合的精华。它实际上是一门人类认识自心,发现自性进而探索宇宙与人生真理的科学。我们说禅学是一门科学,绝不是用科学来粉饰宗教,正是禅学从传统佛教中超越出来,还其科学的...的真理。在禅学的基本假设中,没有主观与客观,唯心与唯物的断然分离,并以中道来标明自己的认知体系。但是,禅学也认为,做为个体的人,从无始以来,由于承袭了心造作的业力和历史文化的积淀,因而产生了无明,蒙蔽...

    花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2648363.html
  • 佛陀如是说:虚无才是真理的形态

    它发出巨大的乐音和光亮来赞颂这个在终极真理中获得再生的事件。  那么,我就从佛陀的笃信生活中获得两个方面的特殊印象。第一,佛陀证明了绝对价值(最高的有)就是对无的占有,就是世界在纯粹精神空间里的蓄意的...所有的天神同人类一样必须服从因缘轮回的自然真理。证觉成道的唯一途径是亲身验证,而非沙门教师或菩萨的接引救渡。这已接近了佛陀教义中最本质的部份:只要坚持修习与静虑,人就能获得超然的神性。  我完全能够想象...

    朱大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0156390.html
  • 围绕佛教真理观的一场历史性论争

      佛教的真俗二谛是表述佛理(真谛)与常识(俗谛)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佛教内部各派学说的差异和矛盾的真理论,是佛教真理学说的核心观念。自南朝迄至隋代,佛教内部两大派别三论系与成论系就二谛的意义、内容、本质以及相互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空前规模的深入论争,总结这一场论争。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佛教学者在真理观上所作的探索及其创见,了解佛教真理观乃至整个佛教学说及其特色,都是颇有助益的。   大乘般若三论(《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0340714.html
  • 西藏僧人哲蚌寺辩经:为了真理可以争得面红耳赤

    阿旺东觉说,寺里每天都有僧人在此辩经。 辩经是藏传佛教一种独特的修行方式,僧人们认为,辩经的唯一目的是追求真理。“为了真理,可以争得面红耳赤,这里没有人会介意。” 每天下午,寺里的学僧便聚集到辩经场,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,一人站着发问,一人坐着应答。提问人常常击掌发问,坐着的僧人要接受诘问,并引经据典解答疑问。既然是辩经,彼此之间的言语交锋在所难免,“为了追求真理”,偶尔还会发生肢体冲突,比如将对方摁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蚌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2/18524135804.html
  • 真理之争——哲学的起源与未来

    而坚持真理是在自己一边,那么争论便会爆发。这便是在这个讲演的标题中所说的“真理之争”。自从哲学对其自己的活动第一次进行反省以来,也就是说,自公元前五世纪末的赫拉克里特与巴曼尼德斯起,哲学便认为自己的任务就在于,克服由这样一种情况而产生的意见之争,即:一个实事的存在以不同的显现方式展示自己。在这个意义上,哲学从一开始起便是对真理的寻求。我们这个世纪的现象学——正如它的名称所示——是一种研究显现(即...

    倪梁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0844542.html
  • 我们为何研究佛学—寻求真理的需要

    算是永恒不灭的。反之佛门不生不灭无求无贪的真理,才是真正永恒不变的快乐。   不苦不乐的痛苦——无常:一部份的人,强调人生本来不苦,或不苦不乐,无需佛法,这也是有语病的。如对现实的苦不感其苦,除深明真理...,消除一切烦恼,痛苦,恐怖,得到最大解脱的崇高内心境界,这就叫作出世,或超世间。明此真理,更进而体证此超世间的理。一经体证得到以后,则对世间之万事万物不去执著认真,自生自灭,不动我心了。惟其如此,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3039914.html
  • 为兴盛佛教事业建议政府宏扬正教真理

      为兴盛佛教事业建议政府宏扬正教真理   释智慧   本人得香港佛教联合会觉光会长的推举,有幸获选为人大代表,并以宗教界代表的身份,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次会议,藉此机会,听到...建意政府应宏扬正教真理,肯定正教的精神作用,落实宗教政策,支持正教,让民众多了解真正佛教的意义,使佛教福祉世人!   有关香港近日佛教活动概况,本人在北京探访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时,曾作下列三点...

    智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5579253.html
  • 抉择真理的标准“三法印”

      三法印既是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以及涅槃寂静。此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有,在其它宗教是绝对没有的,这是佛教的特色,与其它宗教最大不同之处。三法印是阐释人生宇宙的三个真理,它可协助我们判断佛教所讲的道理是否符合佛法,凡是符合三法印的佛法就是符合真理,不管它是谁说的。因为此三法印是由佛陀讲演出来,所以它是印证真理(佛法)的一种方法。  什么叫法印?所谓法印是用来印证某种道理是否符合佛法的方法。法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0741130.html
  • 契入真理之境的智慧(2)

    智者强调,佛所说之四谛境虽然只是一种真理,但由于众生根缘利钝的关系,而有四种不同的理解,分别属于界内,界外之事和理.三藏声闻人根钝,只从界内之事相上来理解四谛:知有苦谛而思维集谛  ,观修之道谛能灭苦因...论之对五境阐明五智乃为每一智之展转相照诸真理境作了铺垫.如果说,"对境明智"是揭示各类智与各类境之间紧密的逻辑关系,那么,"展转相照对境"则是阐明各类智与诸境之间的内在联系,此一联系是通过四教义之贯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0867303.html